找到相关内容730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善培福——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

    道理,我们就应该“节流”,并且积极地“开源”。开源就是修福,也就是修善法,广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于投资生产的人,在良性的循环下,财源不但不会断绝,还可以存到行库里翻本,乃至于布施给大众,生生世世受用无穷...

    惟觉和尚开示

    |惜福|培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4421618621.html
  • 百年古刹喜闻ABC 两岸佛教代表"比拼"外语

    其乐融融济济一堂,这个中国佛教界自一九四九年以来首次开展的外语交流活动,再现了两岸佛教界之间良性互动的盛景。   开幕仪式上,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表示,近年来两岸佛教交流可圈可点。他说,“好题目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|外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2513526217.html
  • 住庙学习效率高

    促进自己的成长,大家比着谁更高、谁更直,从而步入良性循环。 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佛教|佛教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1042235701.html
  •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台举行 高僧大德谈“和合”

    高僧大德针对世界和谐、人心祥和进行交流,其中,“和合文化”体现了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社会与社会之间,最良性的互动关系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高僧大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0154537526.html
  • 书如圣药

    人体健康首要是心理健康,而良性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。我们知道,经常用的器官就灵敏,就发达,反之,易退化;经常读书用脑,能消解烦恼,妄想少了,心清净了,智慧增长了,养护“精、气、神”,的确有利于...

    邓来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248305.html
  • “四恩”思想与世界和谐

    的积极意义。 “四恩”思想的现代价值 圆佛教的“四恩”思想是当代宗教的一项理论贡献,有助于人类的和谐共存和社会的良性发展,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。 (一)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751024.html
  • 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?佛陀时代讲堂化佛教能否在今日重现

    良性影响更为巨大,可以更及时关怀社会及信徒,比如进行佛教社会教育、慈善及社会文化工作。 现代新建寺院的花费是惊人的,数以百千万计的规模,不实用的寺院古老格局,建成即变为社会博物馆,或成了旅游景观等,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5353249.html
  • 迷时师度,悟时自度

    因材施教,即传授知识又注重品德的培养,达到韩愈《师说》中定义的:“师者,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的最佳目标。这样教学相长,知识传承,品德相继达到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,则人类进步、社会发展、国家富强指日可待。  ...

    文剑雕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061498.html
  • 心安则社会安定

    戒”为根基,所谓“禅定心城,以戒为基”,主张只有满足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道德规范,才有可能产生良性“安定”的境界。而大乘佛教则进一步认为,要普度众生(此指为众安心),首先自己要发菩萨行之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...

    妙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3362270.html
  • 构想佛教慈善事业的理念

    成为佛法传播者,他可以将自己得到的佛法利益布施他人。而佛法布施者同时又成为财物布施者,在严持佛制戒律的前提下,经过与施主达成共识,可以将自己得到的财物去赈灾扶贫、济苦拔难。   通过如此良性的布施循环...

    如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566873.html